首页 >> 专题活动 >> 闽南文化 >> 正文

相关栏目

热门关注

探寻木偶雕刻,传承闽南非遗

时间:2020/08/11


为深入了解漳州木偶雕刻的特点和历史起源,在学习木偶雕刻过程中充分感受闽南非遗文化魅力,助力文化传承发展,7月25日,闽南师范大学“文化赋能促成长,非遗传承我先行”社会实践团参加了由漳州市图书馆组织开展的“雕刻人生——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传习体验营”活动。

当天下午,实践队队员个个满怀期待,提前来到体验营活动现场。活动由漳州木偶头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福春派”布袋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杨亚洲老师授课。漳州木偶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漳州人自唐代起就用樟木雕刻造像,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其技法源自北方汉剧的风格模式。漳州的木偶头雕刻造型严谨,各种形象栩栩如生,强调木偶戏剧的表情化与性格化,彩绘精致,服装采用漳绣。漳州木偶头产品不仅在闽南地区使用,还远销东南亚、台湾等地区。

7.杨亚洲老师向队员介绍木偶的特点和文化

图为杨亚洲老师向队员介绍木偶的特点和文化。

在杨老师的授课展台上,陈列着一个个造型独特、栩栩如生的木偶头成品,有俊俏文雅的小生、端庄伶俐的花旦、粗壮豪迈的净角、“花脸”的丑角等等形象让成员们大饱眼福,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唱作念打一个不落,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五官需要根据角色的外形、性格、身份、经历和气质来构思,加上利用造型、线条、色彩来抓着了角色的精髓。此外,从樟木胚模到逐渐有了形状、颜色、造型的木偶雕刻系列,则形象生动的向队员们展示了木偶雕刻的一套大致流程,大家禁不住感叹这把刻刀的鬼斧神工,赞叹漳州木偶不愧有着“东方艺术珍品”的美誉。

微信图片_20200809190945

图为杨亚洲老师木偶头雕刻成品。

随后,实践队员们在助教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提刀上阵”,感受一番木偶雕刻的神奇。队员们先是用圆刀对木偶头初坯进行加工定型,初次体验的大家都有着稍许紧张,这一刀刀看似简单,然而从手势、力道到角度都尤为讲究。接着要用平刀修雕出五官细部,大家一边竖起耳朵仔细听讲老师传授的雕刻技巧,一边用心修雕着手中的木偶头五官,渐渐地就放开了,一刀比一刀有进步。再接下来是磨光、刷泥、上粉等前后十几道工序,这个过程对一个人的定力和耐心可是一个考验。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队员们感受到了木偶雕刻的神奇和美丽,更体会了认真、细致、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

微信图片_20200809190956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木偶头制作技巧。

在部分非遗项目亟待传承保护的形势下,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是否也遇到了难题?实践队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杨老师,在交流中大家得知漳州木偶头雕刻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漳州木偶头雕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等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推动木偶雕刻传承发展,漳州市图书馆自2018年开启了“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传习体验营”的序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期,每期十二周课程,活动向广大市民开放,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漳州木偶雕刻艺术,学习木偶雕刻技艺,从而更好传承漳州木偶雕刻这个非遗项目。此外,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的木偶雕刻技艺入校园等活动,使木偶雕刻艺术受到广泛关注。

漳州木偶雕刻历史悠久,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保留下历史的印记,然而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当实践队员问及漳州木偶雕刻是否也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创新时,杨老师指着桌上的一对形神兼备的梁祝木偶头说道:“传统梁祝的造型,眉眼带笑,眼睛较小,现在有了变化,眼睛大了许多,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漳州木偶雕刻在保持原有的古老雕刻技艺的同时,也能根据大众的需求在人物造型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加入许多了新元素和新形象,让木偶焕发出新的时代的面貌。

9.实践队与杨亚洲老师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队与杨亚洲老师合影留念。

目前实践队正围绕漳州木偶雕刻种类、特点、保护传承现状等撰写调研报告,开展漳州木偶雕刻线上宣传,助力木偶非遗传承发展,实践活动将持续至8

月上旬结束。

Copyright (C) 2006-2022 共青团闽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