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 文明礼仪 >> 正文

相关栏目

热门关注

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总结



近几年以来,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培育我校学生和谐文明的理念与精神为工作中心,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积极统筹开展我校共青团文明礼仪宣教工作,在发展中创造,在创造中提高,不断加以提炼和总结,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群策群力抓建章立制

校团委积极贯彻文明礼仪宣教工作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在《漳州师范学院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修订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全局,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各团委和师生中广范征求意见,制定和贯彻落实了《漳州师范学院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细则》及关于《细则》的实施方案。

二、分层分级抓理念宣传

校团委着力建设文明礼仪宣教长效工作机制,做好学习、实施、宣传《细则》的措施要求,在校团委的统一布置下,各团委一方面组织辅导员、党员、主要学生干部传达《细则》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五四”青年宿舍、倡导校园文明礼仪签名活动、专题班会、团支部会议等形式,组织学习《细则》,号召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规范学生校园文明行为;另一方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了学生会、系青年志愿者中心等组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文明督导队,具体负责本单位《细则》的实施,对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进行督导。

三、紧锣密鼓抓文明建设

校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统筹规划全局,紧锣密鼓的抓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中的文明建设工作。在校团委的统筹规划下,各团委在关于《细则》实施方案的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化、品牌化的宣教活动。同时,各团委针对落实关于《漳州师范学院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细则》的实施方案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根据班级、学生《细则》的开展落实情况,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力求使学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巩固成绩,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我校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抓出实效。

文明校园学生畅谈。经济学系举办了“从`手机党`看校园文明”文明礼仪主题话心茶座,通过活泼生动的形式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懂得遵守课堂文明礼仪的必要性,也更加的深入理解校园文明礼仪的内涵和推动我校校园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新闻系开展了“传播文明、推广礼仪”之“媒介素养之我见”视频论坛会,结合专业知识,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加强校园文明礼仪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文明倡议传播校园。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团委下属各学生组织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文明倡议活动。校学生会“文明礼仪周”;校青年宣传中心“校园文明大家谈”征文活动,用文字的力量书写大学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加强自身文明礼仪新篇章;以往达理存在不文明的乘校车现象,针对此现象的“文明礼让,排队上车”校园校车文明倡议活动开展过后,校车终点站出现了整体的候车队伍,不文明的上车现象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观;响应节俭号召,“今天你光盘了吗?”文明倡议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建设和谐、文明、美丽的校园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校学生文明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进一步优化了我校的育人环境。

四、扎扎实实抓成果深化

我校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团属舆论宣传阵地在文明礼仪宣教整体工作布局中的突出作用,在校团委统一指导下,各团委紧紧围绕我校文明礼仪宣教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优势,依托校系团属刊物、校系团委网站、bbs论坛、微博、百度贴吧、校内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根据各团委的文明礼仪宣教开展落实情况,评选一批先进,树立一批典型,打造宣教工作品牌。同时各团委利用各宣传阵地,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找出不足,不断改进,推广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的工作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我校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抓出实效。

目前,虽然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文明礼仪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影响日益深刻的情况下,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急需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学生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接受程度有待提高;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的单一化、形式化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按照学校各项工作要求,以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务实创新,加强团干队伍的理论学习,为提升我校文明礼仪宣教工作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同福建省其他高校的交流学习,做到他人经验为我所用的同时打造自身品牌,开展诸如“素质养成周”活动等较为新颖的文明礼仪宣教工作,为全校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而积极奉献。

Copyright (C) 2006-2022 共青团闽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